
本文转自:浙江日报配资讨论网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
衢州:千年古城 有礼待客
■ 于山
衢州,旖旎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。
2025年国庆中秋8天长假,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23.5万人次,同比增长13.3%;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约86.7万人次,较去年增长逾20万人次,日均接待10余万人次。
每一位来衢州的游客,体验“穿巷寻怪尝鲜辣,登楼拜圣吹儒风”,也感受这座古城“人人有礼、行行行礼、处处见礼”的风尚。
千年古城,有礼待客,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善相融,正是衢州最动人的底色。
一座有礼之城
南孔圣地,衢州有礼。
漫步衢城,“南孔圣地·衢州有礼”“一座最有礼的城市”的标识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,还有憨态可掬的“南孔爷爷”卡通形象、以衢州地图轮廓为原型设计的“拱手礼”logo……“有礼”元素渗透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中。
一座城市的真正魅力,不仅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,更在于其独特的人文底蕴和精神高度。衢州拥有万年文化史和4000多年的建城史,也是南孔文化的发源地、江南儒学的传播中心,正是这种底蕴赋予衢州“礼”的底色。今天,“衢州有礼”不仅是衢州的城市品牌,也是各行各业达成的共识。
今年8月28日,“我爱衢州 有礼有我”衢州古城有礼待客行动暨“八个一”有礼系列行动再出发仪式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游客中心举行。现场,来自酒店(民宿)、旅行社、景区、保安、餐饮、出租车(网约车)、公交车、快递、外卖、志愿者等10个行业领域的代表,响应“有礼待客”的号召,共同发布了行业有礼服务规范。这些服务规范在各行业广泛推广应用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有礼待客”的理念,从每一个微笑、每一句问候、每一次服务做起,让“衢州有礼”的美名更加远扬,将“有礼”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“有礼”的共识,也源于全市上下的持之以恒。近年来,衢州各机关单位主动“拆墙透绿”,还在节假日向公众开放内部停车场,五一和国庆期间更是开放机关食堂,推动政府单位空间共享。衢州还开展“八个一”有礼系列行动(如“车让人”“使用公筷公勺”“行作揖礼”“没有牛皮癣”等),将抽象文明准则转化为具体行为规范,并通过“有礼指数”测评、文明积分等机制创新,极大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,“有礼待客”逐渐成为一种“全民自觉”。
在衢州小西门,有全省首个有礼馆,它是当地着力打造的“浙风十礼”宣教基地、文明实践交流基地。有礼馆不仅集中展示衢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,为开展各类“有礼”活动提供空间,还打造成为有礼驿站,为游客、市民提供免费休息、饮水、便民药箱等7项“标配”服务。
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,88个有礼驿站覆盖主干道、网红商圈、交通枢纽周边,形成“5分钟服务圈”。在下营街的“云杏堂”,游客逛累了能免费体验10分钟推拿,热了有备好的凉茶;水亭街“邵永丰”非遗工坊里,除了可以免费充电、休息,还能亲手体验麻饼制作,感受老手艺的魅力;“好享时光”驿站里,母婴用品、女生补妆工具整齐摆放,店员还会主动帮游客拍照打卡……这些散布在街巷里的驿站,像一个个“温暖的小据点”,日均服务游客超3000人次。“带孩子逛古城,刚愁没地方冲奶粉,就看到了驿站招牌,太贴心了。”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说。
积跬步以至千里,在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下,衢州不仅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,历年复评成绩始终保持全国前茅。今年,衢州市成功实现蝉联,并作为全国三个复评城市代表之一赴北京参会。如今,“有礼待客”也是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一张金名片。
一群有礼之人
国庆假期后,水亭门“保安大姐”郑建芳受到了游客写信表扬。
今年国庆中秋假期,衢州古城游客如织,不少游客拜托身着保安服的郑建芳帮忙拍照。她为了找到最佳角度,时而屈膝半蹲,时而踮脚调整手机高度,拍出的成片让周围游客连连夸赞“专业”。辽宁游客李先生也请她为自己拍照,他留意到对方姓名牌上的“郑建芳”三个字,回去后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封感谢信。没想到,这封感谢信火了,有人欢迎他再来衢州,有人感谢他的细心,称这是一场“双向奔赴的美好”。
前几天,公交车司机周国花上小红书了。
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“夏天喜欢吃西瓜”,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中秋来衢州旅游乘坐公交车的经历。当时,担任司机的正是全国劳动模范周国花。她全程微笑着,露出酒窝,热情欢迎大家来衢州旅游,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周国花还担任衢州古城“有礼推荐官”。她说:“作为公交司机,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外地游客。我会尽自己所能,通过营造温馨整洁的车厢环境、热情问好、主动推荐衢州景点美食等服务,让公交车成为传播文明与文化的流动窗口,让游客感受‘南孔圣地’的温暖与好客。”5月,来自餐饮、旅行社、交通、自媒体等不同行业的8位代表正式成为“有礼推荐官”,他们带领全体行业代表发出“有礼待客”倡议,承诺用实际行动为古城文明建设添彩。
人人行有礼,这座古城的“有礼待客”正是藏在每一次帮忙、每一次问候、每一个温暖的细节里。
由“红管家”“妈妈团”“邻邻邀”等志愿服务队组成的百人志愿队伍,活跃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、孔庙、马站底等热门区域,志愿者身穿红马甲、手持小喇叭,为游客答疑解惑,提供景点讲解、路线指引等9类服务。推出“待客之星”商户评选,从文明用餐、诚信经营、有序用餐、环境整洁等5个维度,鼓励商户有礼待客热情服务:饭店里,身着新中式制服的工作人员双手交叠、躬身行传统作揖礼相迎;暮色渐浓,水亭门的灯笼次第亮起,街边小店的老板笑着向路过的游客道“晚安”;外卖小哥送餐时,会轻声说一句“祝您用餐愉快”……不论是市民还是游客,共同感受到了“衢州古城 你我共享”。
礼从小做起。衢州“有礼副校长”育人项目入选2025年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项目名单,自2024年起,衢州各中小学聘请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担任学校“有礼副校长”。在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,“时代楷模”万少华讲述其团队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对“烂脚病”患者开展救助,用无私奉献默默抚慰“烂脚病”患者的伤痛。目前,衢州已实现“有礼副校长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全覆盖。通过有礼宣讲、有礼课程、有礼仪式,打造有礼阵地,培树一批有礼少年。春风化雨,在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、衢州市博物馆、城市展览馆、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等场所,一批“小小讲解员”上岗,为前来参观的团体、市民等提供讲解服务。
随着衢州古城5A级景区创建的推进,一股全民参与“有礼待客”行动的热潮正在席卷,越来越多的衢州人成为参与者。
一束有礼之光
在有礼衢州看见文明中国。“有礼”是衢州城市品格的一部分,也是这座城市的闪光点。
每年的9月28日,是孔子诞生纪念日。这一天,衢州孔氏南宗家庙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孔典礼。9月28日所在的那一周,也被定为衢州“有礼周”。“有礼周”如一个窗口,展示着“衢州有礼”的精气神。
2018年8月,“南孔圣地·衢州有礼”城市品牌在北京首次公开亮相;2022年7月,衢州发布“崇贤有礼、开放自信、创新争先”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,有礼之风吹拂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崇贤有礼,是向上向善、知行合一的人文传承;开放自信,是大气包容、自强不息的内在品质;创新争先,是敢为人先、勇创一流的时代追求。三者相辅相成、密不可分。尤其是其中的“有礼”,对外体现的是倡导遵从文明秩序、实现社会和谐,对内体现的是涵养个人品格、提升自我层次。
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转化为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同和自觉行动,围绕南孔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衢州有礼的久久为功,衢州还建设了一整套长效机制。
自2018年以来,衢州先后推出11部与“礼”文化相关的地方性法规,对市民行为进行了规范:全国首部儒学文化地方性法规《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》,为南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;《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《衢州古城有礼公约》引导行业团体、市民群众等所有城市参与者践行有礼、有礼待客;一套《衢州市“有礼指数”(CI)测评体系》,围绕车让人、烟头不落地、自觉排队、使用公筷公勺、不随地吐痰等八个方面,为文明行动赋予量化标准……
除在制度上下足功夫,衢州创新提出体系化打造“有礼矩阵”,62个部门单位结合行业特点谋划实施有礼品牌,群众对南孔学子“三礼”、崇军“六礼”、衢·网有礼、南孔囍礼、有礼待客、亲商有礼等品牌有感有得。
其中,衢州南孔学子“三礼”(开蒙礼、明志礼、成人礼)正以独特文化魅力与教育价值,为现代教育注入传统力量。6岁的开蒙礼是人生第一“礼”,意味着儿童就此进入打破蒙昧、开启智慧的阶段;14岁的明志礼包括通过敬问老师“启志”、一笔一画“书志”、再系带击掌“明志”、诵读法条“宣志”,最后与家长共走明志门;18岁成人礼则在高中阶段举行,在仪式中,学生感恩父母、懂得责任、放飞梦想,在父母和老师的陪伴下,青年学生走过成人门,肩负起新的权利与义务,成为最“有礼”的南孔学子。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,从千年儒家礼仪到现代文明实践,“礼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,也成了衢州的城市基因,衢州以真诚和热情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。让“有礼待客”成为衢州一道亮丽的风景,让每一位游客在有礼衢州看见文明中国。
本版图片由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提供配资讨论网
盛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